上海市长龚正:推动高质量发展,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国际大都市

元描述: 上海市长龚正介绍了上海市在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深化人民城市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展现了上海市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心和信心。

上海市长龚正近期在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扩大)上,结合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市民关心的问题,详细介绍了上海市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的一系列举措。这番讲话信息量巨大,为我们全面了解上海未来的发展方向提供了重要参考。

本文将深入解读龚正市长讲话内容,并结合上海市近年来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对上海市未来发展进行深入分析,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全面、更深入、更有价值的信息。

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浦东、临港领跑,打造国际竞争力

上海市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龚正市长在讲话中特别强调了浦东新区综合改革试点和临港新片区建设,这两大区域将成为上海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领跑者,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创新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浦东新区综合改革试点:深入推进首创性改革、引领性开放、开拓性创新

浦东新区综合改革试点是上海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核心举措。 龚正市长表示,浦东新区在今年已经落地了76条改革任务,并将在未来继续推出更多实质性举措。

具体来说,浦东新区将着力推进“三深化”:

  • 深入推进首创性改革: 推动制定浦东新区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深化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全面实行基于企业信用的行政许可告知承诺制改革,打造更加开放的市场环境。
  • 深入推进引领性开放: 有序放宽服务消费市场外资准入限制,推动人民币离岸交易、离岸债券、跨境保险资管产品等加快突破,建设数字贸易服务平台,构建更高水平的开放格局。
  • 深入推进开拓性创新: 完善开放合作的国际协同创新机制,加快建设国际先进技术应用推进中心,优化科技保险服务,健全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打造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功能。

为了保障浦东新区综合改革试点的顺利推进,上海市将积极配合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开展地方立法工作,今年还将围绕离岸债券、保税维修、建筑师负责制等方面,再配合出台一批浦东新区法规,为浦东新区的发展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

临港新片区建设:打造独立综合性节点滨海城市,拓展特殊经济功能

临港新片区是上海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年是临港新片区挂牌五周年,上海市将以“五个重要”为统领,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推动临港新片区加快拓展特殊经济功能,打造独立综合性节点滨海城市。

临港新片区将重点推进“三着力”:

  • 着力推进规则对接: 以全面落实“80条”为抓手,加快构建与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形成更加开放的国际化营商环境。
  • 着力提升产业能级: 加快发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民用航空等前沿产业,加快提升跨境数据、跨境金融、高能级航运服务等特殊经济功能,持续做大智能汽车、高端装备等优势产业规模,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 着力促进产城融合: 建设高水平的医疗、教育、商业、文旅设施,加强人才购房、租房等服务保障,加快建设“年轻的城、年轻人的城”,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

大力引育高能级经营主体:构建市场体系核心功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引育高能级经营主体是推动上海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 上海市将大力引育规模型、创新型、服务型和专项型四种类型的高能级主体,增强招引质效,打造发展生态,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支持。

具体来说,上海市将实施以下措施:

  • 增强招引质效: 强化产业地图指引功能、实施分类招引政策、创新招引模式、统筹招引机制,精准招引高能级主体。
  • 实施针对性引育措施: 对“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四个阶段的主体,实施针对性的引育措施,为企业发展提供全周期的支持和服务。
  • 打造发展生态: 提供要素供给、产业空间、创新环境、营商服务,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全方位的支持。

此外,上海市还将大力集聚生产性互联网平台,持续增强价值发现、资源配置、综合服务等市场体系的核心功能,促进平台经济的健康发展。

  • 着力推进集聚化: 支持浦东、宝山、普陀、临港新片区、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等重点区域,打造生产性互联网服务平台集聚区,形成平台经济的集聚效应。
  • 着力推进融合化: 支持平台深度融合区块链、大模型等技术,深化金融科技产品全链条赋能,促进平台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 着力推进国际化: 吸引优质国际平台落户,支持高成长型平台扩大国际市场优势,促进龙头型平台提升国际竞争力和辐射力,推动平台经济的国际化发展。

最后,上海市将精心筹办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继续发挥进口博览会的平台作用,促进上海市开放型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发展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策源,产业升级,打造未来产业发展先机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上海市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上海市将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上海“五个中心”联动发展、耦合共生、相互赋能的优势,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着力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布局前沿领域,培育战略科技力量,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

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是上海市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任务。 上海市将把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创新摆到更加重要位置,进一步优布局、强主体、推改革,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力争在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上多出成果。

具体来说,上海市将在以下方面发力:

  • 优布局: 强化前沿新兴和战略必争领域的科技布局,在人形机器人、量子计算等领域深化布局、加快突破,抢占未来科技发展制高点。
  • 强主体: 培育壮大在沪战略科技力量,围绕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支持企业联合产业上下游、主导开展产学研融通创新,形成具有强大创新能力的科技力量。
  • 推改革: 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重点是进一步解决好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创新主体放权松绑等问题,为科技创新提供更加灵活的体制机制保障。

着力提升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水平: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世界级高端产业集群

提升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水平是上海市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步骤。 上海市将加快建设“(2+2)+(3+6)+(4+5)”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一批世界级高端产业集群,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上海市将重点推进“三推动”:

  • 推动“2+2”: 着力巩固传统产业优势地位,健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体制机制,一手抓“两业融合”,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提升专业服务业赋能实体经济发展的能级; 一手抓“两个转型”,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和绿色低碳转型,大力建设一批协同转型应用场景,实现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 壮大“3+6”: 着力打造新兴产业创新高地,三大先导产业,要继续实施好新一轮“上海方案”,加快突破一批“卡脖子”关键环节; 六大重点产业,要集群发展、做优做强,加快打造电子信息、生命健康、汽车、高端装备4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先进材料、时尚消费品2个五千亿级产业集群,推动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
  • 培育“4+5”: 着力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先机,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在新型储能、高级别自动驾驶、生物制造、脑机接口等领域加强颠覆性技术、前沿技术布局,推进区块链、元宇宙、智能机器人等重大应用场景建设,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先机。

着力促进“科技—产业—金融”高水平循环:引导长期资本投向,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推动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促进“科技—产业—金融”高水平循环是上海市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保障。 上海市将以高效率资金供给推动全要素生产率持续提升,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具体来说,上海市将重点做好“三更好”:

  • 更好地引导长期资本: 加快建设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未来产业基金,鼓励和规范发展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推动金融资源、社会资本与有潜力的科创企业做好投资对接,引导长期资本投向科技创新领域。
  • 更好推动绿色低碳转型: 积极发展碳金融、碳市场,推进绿色金融标准建设,不断提升绿色金融服务平台功能,为绿色低碳发展提供金融支持。
  • 更好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继续健全普惠金融服务机制,完善中小微企业信贷奖补政策,优化政府性融资担保机制,推进大数据普惠金融应用、融资信用服务等平台建设,努力促进中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为中小微企业发展提供金融服务。

着力打造高水平人才高地:集聚人才,构建高效能机制,营造高品质生态

打造高水平人才高地是上海市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基石。 上海市将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强化资源融合集成,加快构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上海市将重点推进“三提升”:

  • 集聚高水平人才: 发挥开放引才优势,创新高峰人才、重点产业人才引进机制,打响“海聚英才”赛会等品牌,吸引全球优秀人才落户上海。
  • 构建高效能机制: 加大人才发现、使用、流动等各环节放权松绑力度,加快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为人才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 营造高品质生态: 精准对接人才在落户、安居、出入境等方面的需求,深入实施全球杰出人才优享服务等改革,努力营造世界一流的人才发展环境,吸引人才到上海发展。

做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这篇大文章:推进科技创新协同、产业创新协同、改革开放协同、体制机制协同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上海市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 上海市将更好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与苏浙皖相互赋能、共拉长板,构建跨行政区合作发展新机制,全力做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这篇大文章。

上海市将重点推进“四个协同”:

  • 推进科技创新协同: 加快源头创新突破,促进创新要素融通,协同构建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共同体。

    • 着力强化科技创新联合攻关: 重点是聚焦基础研究和“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持续推进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联合攻关计划。
    • 着力促进创新成果跨区域转化: 重点是深化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体系布局,共同打造高质量技术与资本对接平台。
    • 着力营造良好创新生态: 重点是加强长三角科技人才库建设,更好发挥创业投资、股权投资对科技创新的支持作用等。

  • 推进产业创新协同: 重点强化产业的集聚效应、规模效应、协同效应,放大整体优势,共同打造世界级高端产业集群。

    • 协同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重点聚焦智能装备、航空航天、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突出区域分工与强强协作。
    • 协同深化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 重点是推动核心设备、关键零部件和材料跨区域配置,共建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链体系。
    • 协同推进数字长三角建设: 重点是加快区域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区块链、大数据、下一代互联网等新兴产业。

  • 推进改革开放协同: 依托一体化示范区和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 一体化示范区: 重点是加强规划、土地、项目建设的跨区域协同和衔接,推进低效用地开发、生态环保等方面制度创新和改革集成,探索毗邻区域跨界合作新模式。
    • 虹桥国际开放枢纽: 重点是推动升级版政策落地见效,加快虹桥海外发展服务中心建设,服务企业“走出去”,加快打造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

  • 推进体制机制协同: 推动打破地区分割和行政壁垒,提高政策制定统一性、规则一致性、执行协同性,提升区域市场一体化水平,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提升公共服务便利共享水平。

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打造韧性安全城市,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

深化人民城市建设是上海市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标。 上海市将坚持发展为民,着力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加快打造韧性安全城市,努力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关于稳就业:提升高校人才培养适应性,提升职业技能培训实效性,提升就业帮扶服务针对性

稳就业是民生之本。 上海市将健全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机制,完善人力资源供需对接机制,统筹抓好教育、培训和就业工作,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就业服务。

具体来说,上海市将重点做好“三提升”:

  • 提升高校人才培养适应性: 重点是优化学科布局和招生结构,调减和撤销不适应需求的学科专业,扩大理工农医类专业招生规模,超前布局急需学科专业,促进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有效衔接。
  • 提升职业技能培训实效性: 根据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需要,动态调整培训项目,提升培训层次,推动培训链和产业链有效衔接,提升劳动者的职业技能水平。
  • 提升就业帮扶服务针对性: 聚焦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精准链接就业指导、公益性岗位安置等帮扶资源,为重点群体提供更加精准有效的就业服务。

关于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聚焦“租得到”、“租得起”、“租得好”,完善配套服务

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是解决住房问题的重要举措。 上海市将围绕加快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持续完善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管理、运营机制,为市民提供更加优质的租赁住房服务。

具体来说,上海市将重点做好“三聚焦”:

  • 聚焦“租得到”: 加大建设力度,今年的目标是建设筹措7万套(间),继续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的供应规模。
  • 聚焦“租得起”: 优化供应结构,在推出“一间房”、“一套房”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一张床”的供应模式,满足不同人群的租赁需求。
  • 聚焦“租得好”: 完善配套服务,因地制宜配置丰富的共享区域和公共设施,提升社区管理服务水平,让城市一线工作者生活得更便利、更舒适。

关于房屋安全管理:探索实施房屋定期体检制度、房屋安全保险制度、房屋养老金制度

房屋安全管理是城市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海市将探索实施三项制度,保障房屋安全,维护市民生命财产安全。

具体来说,上海市将实施以下三项制度:

  • 房屋定期体检制度: 定期对房屋进行全面检查,及时发现房屋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消除安全隐患。
  • 房屋安全保险制度: 在房屋面临较大风险、需要动用较大资金时,发挥保险托底作用,保障房屋安全。
  • 房屋养老金制度: 主要服务于房屋体检、房屋保险以及房屋“小修小补”的支付,为房屋安全提供资金保障。

上海市将分两步推进房屋安全管理制度的实施:

  • 第一步: 今年先行在浦东等区开展试点。
  • 第二步: 在试点基础上,明年全市推开。

关于电动自行车安全治理:强化拔点攻坚,强化法治保障

电动自行车安全治理是城市管理的重要内容。 上海市将按照国家部署,开展电动自行车安全全链条综合整治,确保电动自行车安全,维护市民出行安全。

具体来说,上海市将重点做好“两强化”:

  • 强化拔点攻坚: 全市共整治5400多个架空层及地下车库点位,发现并整改住宅小区内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充电等隐患1.5万多个,加强对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的排查整治。
  • 强化法治保障: 在市人大的支持下,上海市非机动车安全管理条例进行了修订,为执法落实提供制度保障,为电动自行车安全治理提供法律保障。

上海市将继续严格查处电动自行车交通违法、非法改装、制假售假等行为,推动年底前打赢电动自行车综合整治的硬仗,确保电动自行车安全。

常见问题解答

  1. 上海市未来发展重点是什么?

    上海市未来发展重点是推动高质量发展,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国际大都市。具体来说,上海市将重点推进改革开放、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深化人民城市建设等方面的建设。

  2. 上海市如何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上海市将以浦东新区综合改革试点和临港新片区建设为重点,深入推进首创性改革、引领性开放、开拓性创新,打造更加开放的市场环境、更高水平的开放格局和更具活力的创新生态。

  3. 上海市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

    上海市将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提升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水平,促进“科技—产业—金融”高水平循环,打造高水平人才高地,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

  4. 上海市如何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上海市将与苏浙皖相互赋能、共拉长板,构建跨行政区合作发展新机制,重点推进科技创新协同、产业创新协同、改革开放协同、体制机制协同,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更大突破。

  5. 上海市如何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

    上海市将坚持发展为民,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重点做好稳就业、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房屋安全管理、电动自行车安全治理等工作,努力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6. 上海市未来发展前景如何?

    上海市拥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和政策优势,未来发展前景十分光明。 上海市将继续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努力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国际大都市,为中国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结论

上海市长龚正的讲话,为我们全面了解上海市未来发展方向提供了重要参考。 上海市将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通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科技创新、产业升级、民生改善等举措,努力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国际大都市,为中国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上海市未来发展前景光明,将继续书写新的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