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从新规解读到风险防控,建筑工地安全不容忽视
元描述: 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发布新规,加强建筑工地有限空间作业风险防控,以预防和控制急性中毒事故,保护施工作业人员安全。本文深入解读新规内容,并提供风险防控措施,帮助建筑企业提升安全意识,保障施工现场安全。
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发布的《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关于加强建筑工地有限空间作业风险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 (以下简称《通知》) 掀起了一股安全风暴,为深圳建筑行业敲响了警钟。 近年来,深圳市频发的有限空间作业事故给无数家庭带来了难以弥补的伤痛,也让建筑安全问题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为了深刻吸取事故教训,规范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行为,预防和控制急性中毒事故发生,切实保护施工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通知》应运而生,为深圳建筑工地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指明了方向。
本文将深入解读《通知》内容,并结合实际情况,为建筑企业提供有效的风险防控措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的重要性,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确保施工现场安全。
有限空间作业:隐形的安全杀手
有限空间,顾名思义,是指封闭或部分封闭、进出口受限但人员可以进入,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间。 常见的有限空间包括消防水池、发酵池、污水池、化粪池、垃圾站、人工挖孔桩、各类井、池、沟等。由于其特殊性,有限空间作业往往伴随着极高的风险,中毒、窒息、燃爆等事故更是时有发生。
有限空间的风险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 氧气含量不足: 有限空间内氧气含量不足,会导致作业人员窒息,甚至死亡。
- 有毒有害气体: 有限空间内可能存在各种有毒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碳、硫化氢等,这些气体会对人体的呼吸系统、神经系统造成严重损害。
- 易燃易爆物质: 有限空间内可能存在易燃易爆物质,如甲烷、乙烷等,一旦发生泄漏或爆炸,后果不堪设想。
- 其他危险因素: 有限空间内还可能存在其他危险因素,如坍塌、坠落、触电等,这些因素也会对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
因此,对有限空间作业进行严格的管理和风险控制,是保障建筑工地安全生产的关键。
《通知》重点解读:构建多层安全防线
《通知》从多个方面加强了对有限空间作业的监管,并对相关责任主体提出了明确要求,旨在构建多层安全防线,确保有限空间作业安全。
1. 严格落实有限空间作业“七不准”
《通知》明确提出,各区住房建设主管部门、市区监督机构、各相关企业要严格落实有限空间作业“七不准”,即:
- 未经风险辨识不作业: 在进行有限空间作业前,必须进行风险辨识,识别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
- 未经通风和检测合格不作业: 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必须进行通风和检测,确保空间内氧气含量充足,有毒有害气体浓度低于安全标准。
- 不佩戴劳动防护用品不作业: 作业人员必须佩戴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如防毒面具、氧气包等,以保护自身安全。
- 没有监护不作业: 有限空间作业必须有专人监护,以便及时发现险情并采取措施。
- 电气设备不符合规定不作业: 有限空间作业使用的电气设备必须符合安全标准,并定期进行检查维护。
- 未经审批不作业: 有限空间作业必须经审批后方可进行,审批内容包括作业方案、人员配备、安全措施等。
- 未经培训演练不作业: 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熟悉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操作规程,并进行应急救援演练。
2. 严格实行有限空间施工作业令制度
《通知》要求,在组织有限空间作业前,需进行事前风险识别,包括:
- 有限空间位置识别: 明确识别施工现场所有有限空间的位置,并进行详细记录。
- 危害物质识别: 识别有限空间内可能存在的危害物质,包括有毒有害气体、易燃易爆物质等,并评估其危害程度。
- 危险作业识别: 识别有限空间内的危险作业,如焊接、切割、喷涂等,并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
- 作业条件是否满足: 检查作业条件是否满足安全要求,如通风、照明、设备等。
- 教育交底是否到位: 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交底,确保其了解安全操作规程和应急措施。
- 应急救援是否配备: 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装备,并制定应急预案,确保发生事故时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救援。
3. 提高从业人员安全意识
《通知》强调,要加强对项目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特别是有限空间一线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并结合实际情况开展宣传教育:
- 强化安全知识培训: 组织学习《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指导手册》,熟悉管理场所、项目上的各类有限空间,并进行安全操作规程和应急救援的培训。
- 开展典型事故警示教育: 通过案例分析和警示教育,让作业人员深刻认识有限空间作业的危害性,提高安全意识。
- 普及有限空间安全作业知识: 通过宣传栏、安全会议等形式,普及有限空间安全知识,提升从业人员的风险防范能力。
4. 提升应急救援能力
《通知》要求,各区住房建设主管部门、市区监督机构要督促各相关企业针对有限空间作业,做到以下几点:
- 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和应急救援装备: 包括便携式气体检测报警仪、呼吸防护用品、氧气包、应急救援工具等。
- 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制定有针对性的应急预案,明确救援人员及职责,定期进行演练。
- 强化应急救援培训: 对救援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确保其能够熟练掌握应急救援技能。
- 杜绝盲目施救: 发生险情后,要按照应急预案科学救援,避免盲目施救导致事故后果扩大。
隐患排查:从源头杜绝事故发生
除了加强安全管理,隐患排查也是预防和控制有限空间作业事故的关键。
1. 开展自查自纠
《通知》要求,各区住房建设主管部门、市区监督机构要立即组织所辖项目对所属的建筑工程中存在的有限作业空间的类型、规模、施工时间、施工方案、作业人员、培训情况、应急方案等开展自查自纠,并建立清单台账。
2. 组织专项检查
《通知》要求,各区住房建设主管部门、市区监督机构要对辖区内建筑工程的有限作业空间组织一次专项检查,重点关注:
- 易发部位: 深基坑肥槽、消防水池、泵站、电梯井、施工竖井、雨污水井、电力井、热力井、电信井、集水井、污水池、沼气池等。
- 易发危险作业形式: 防水施工、暗挖施工、顶管施工、盾构施工、拆模作业、电气焊作业、切割作业、油漆喷涂作业、防腐保温作业、冬季明火保温施工、人工挖孔桩作业等。
3. 强化监督管理
《通知》要求,要强化有限作业空间作业监督管理,加大对有限空间事故隐患的处罚处理力度,对违法违规的作业单位和个人,要综合运用警示、扣分、罚款、通报、信用惩戒、媒体曝光等措施,提高违法成本,达到“处罚一家、震慑一片,曝光一起、教育整体”的目的。
建筑企业责任重大: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面对新规,建筑企业需要积极行动,将安全生产理念融入到企业文化中,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才能真正实现安全生产的目标。
1. 加强安全培训
建筑企业要加强对所有员工进行安全生产培训,特别要重点培训有限空间作业人员,让他们掌握安全操作规程、应急救援知识以及相关法律法规。
2. 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建筑企业要完善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包括风险辨识制度、作业许可制度、安全交底制度、应急救援制度等,并定期进行检查和修订,确保制度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3. 做好安全设施配备
建筑企业要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包括便携式气体检测报警仪、呼吸防护用品、氧气包、应急救援工具等,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施完好有效。
4. 加强安全监督检查
建筑企业要加强对有限空间作业的监督检查,发现安全隐患要及时整改,杜绝安全隐患酿成事故。
5. 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
建筑企业要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并将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人。
常见问题解答
Q1:哪些人员需要接受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培训?
A1: 所有可能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的人员,包括项目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一线作业人员等,都需要接受专业的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培训。
Q2:有限空间作业需要哪些安全措施?
A2: 有限空间作业必须采取以下安全措施:
- 进行风险辨识,识别潜在危险因素。
- 对有限空间进行通风和检测,确保安全作业条件。
- 佩戴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
- 制定应急预案,并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装备。
- 进行安全交底和作业许可。
- 做好安全监督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
Q3:发生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后如何处理?
A3: 发生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后,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 拨打急救电话,通知专业救援人员。
- 将事故现场进行隔离,防止人员伤亡扩大。
- 保护好现场,以便事故调查。
Q4: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责任由谁承担?
A4: 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责任由施工单位承担,包括作业方案的制定、安全措施的落实、安全设施的配备以及安全监管等。
Q5:违反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规定会受到哪些处罚?
A5: 违反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规定,会导致相应的处罚,包括警告、罚款、停工整改、吊销资质等。
Q6:如何才能有效预防有限空间作业事故?
A6: 有效预防有限空间作业事故,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 政府部门: 加强监管力度,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
- 企业: 提高安全意识,严格执行安全生产制度,加强安全培训,做好安全设施配备。
- 从业人员: 提高安全意识,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积极参与安全生产活动。
结语
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发布的《通知》标志着深圳建筑行业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再次提升。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是建筑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政府部门、企业和从业人员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实现建筑工地安全生产的目标。
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从自身做起,杜绝安全隐患,为建设一个安全、和谐的建筑环境而努力!